频繁更新背后,微信究竟在思考什么?(二)
微信的远虑与近忧
原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是在一路赞誉中成长起来的。公众微信号平台
与PC时代甚少克制的产品相比,初上线的微信以极简的界面和操作迅速俘获用户的同时,也建立了良好口碑。
在微信的成长历程中,语音消息、摇一摇、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是微信不断攻城略地的重要产品节点。得益于入局较早的先发优势,腾讯原有社交关系链的输送,以及产品层面的创新,微信一路顺风顺水,将自身影响力从社交逐渐扩大到了支付,成为用户的“装机必备”、连接线上与线下的重要渠道以及腾讯乃至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底座”之一。
“底座”构筑出的护城河为微信带来的安全感在2017年前后达到顶峰,表现之一是,在庞大用户体量与良好品牌形象的双重把持下,微信愈加谨慎,例如,在张小龙于2016年1月微信公开课PRO版上预告了“应用号”这一新产品后,时隔一年,微信团队才正式推出小程序,且在初期对内测资格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控制——与如今推动视频号的节奏和态度截然不同。公众平台怎么推广
在内部,当创新的节奏放缓,做事的氛围与想象的空间也随之发生变化。
2018年,微信团队多位核心人员离职创业,开发了echo瞬间、POP IM以及核桃等新社交产品。其中,echo创始人为黄天晴,曾任微信事业群开放平台基础部基础产品中心总监一职。
与如今探索弱关系与强关系相结合的视频号产品,以及对公众号进行频繁、大力度的调整相比,此前,微信的大部分动作更像是基于已有成绩的小修小补。
然而,就在微信步入舒适区的同时,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靠“拼团+低价”模式,拼多多借助微信,通过裂变式社交传播迅速打开局面,成长为中国电商第三极;而通过大手笔的流量采买、品牌投放以及创意运营,抖音在2018年快速崛起,抓住移动互联网红利的尾巴,成为字节跳动手中的新王牌。微营销公众平台
更重要的是,无论巨头、新秀、独角兽,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是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衰竭。在增量市场空间被急剧的压缩的背景下,争夺存量——用户时长成为所有人的共同选择,在后来者的冲击下,稳固多年的BAT格局此时已经出现松动迹象。
外部挑战与内部人员流失的双重夹击成为摆在了微信面前的近忧。而更为深远的影响是,一旦其他快速崛起的产品重构用户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使用习惯后,社交关系链带来的迁移成本便存在被削薄的可能,微信看似稳固的护城河也会遭遇挑战。
这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在通过今日头条和抖音两大产品在行业立足后,字节跳动就从未停止对社交链路的探索。基于自身的巨大流量池,字节跳动已经在游戏、教育领域进行尝试,这与微信为腾讯旗下游戏等产品开辟入口的逻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差异只是实施路径不同。 如何做好微信公众平台
远虑与近忧面前,微信必须做出改变。
自2019年开始,微信围绕公众号、直播等产品的更新消息便时有传出,在2020年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再一次梳理并总结了他对产品的思考。与四年前相比,这次的思考更加落在实处。随后,相关探索迅速落地,形成了2020年微信频繁更新的观感。微信公众号的运营
与此前的小修小补相比,如今微信所做的尝试很多都需要思考原先的红线问题,已有积累给了微信足够的尝试空间,同时也带来更多掣肘。在一款产品内同时满足强关系和弱关系社交需求的做法,并没有成功案例可循。但是对于微信而言,如此冒险已是必需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在后来者重新定义了信息获取、推荐的底层逻辑和用户体验后,如何基于自身优势将“连接”的效率和观感做到更好,是微信当前需要考量的重点。
视频号,以及今年以来的系列更新,是微信新征途的开始,而无论尝试的结果如何,一个愿意尝试突破舒适区的微信与一个过于谨慎小心的微信相比,至少更有趣了。
加真粉活粉 就找云粉吧:https://www.yunfenba.com/?=college
云粉吧专业的微信公众号引流推广平台
扫一扫,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