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粉丝10万+不等于价值10万+
数字不等于价值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数字化的时代,一切的成功和价值似乎都可以用数字去衡量。比如看一个人是否富有只需要了解他有多少套房产,有几张银行卡,每张银行卡上有几位数。而这套简单粗暴的价值理论被运用到对公众号运营者的考核上,唯数字论者认为,公众号成功的标志就是超高的阅读量、超快的粉丝增长数和超强的粉丝参与度。a5交易平台
笔者相信,大多数十万加的文章是有其价值的,所谓,存在即合理。但十万加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这是个不可逆转命题。比如谣言类、伪科学类的十万加。而现实中,这样的十万加更多的是表现在价值观的导向上。
首先,它刺激的是标题党的肆无忌惮
知乎上有人列举了数百条朋友圈一些让人看不惯或特别不能理解的现象,一些十万加中频频出现的标题光荣上榜,如:“一定要看”、“深度好文”、“抓紧收藏”、“最新骗局”、“出大事了”等等,认真细看,真是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不得不说这些令人“惊艳”的标题在铺就十万加的道路上发挥了~Duang~Duang~Duang~的特效。而这些特效成了十万加大号和广告主之间的议价筹码。
其次,它导致“恶”趣味横行
这种恶趣味往大一点讲是三观不正,往小的方面说是爆粗口。这种爆粗口不是朋友间的随意玩笑话,而是对某一类群体发起的挑衅和区割,划清界限。它的杀伤力极大,尤其是当它所传达的某种价值观念并对此轻易作出结论判断时候。
如果看完这样的文章,没去思考的读者很容易就对号入座,以此来审视身边的人和目前的生活状态。而作者为了达到更多的十万加,就会不断对这种“趣味”的挖掘。
第三,它丧失了对内容输出的更深层次的探讨
哪些题材的文章更容易获得十万加的点击,笔者观察了解主要有这几种:紧跟时事热点的;和大家切身利益相关的;明星娱乐八卦的;猎奇斗艳的以及各种成功学、心灵鸡汤和养生鸡汤。目前朋友圈的爆文主要集中在前几点,而当内容创造者都将目光聚焦在热点的跟随和内容的实用性上,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将会被忽略,各种信息整合、信息信息冗余、垃圾信息就会越来越多。
讨好粉丝,取悦年轻人成为最大的理想
近年来,“以粉丝为中心”、“把未来交给90后00后”等这样的论调不绝于耳,与其说他们是在向粉丝、年轻人示好,倒不如说他们害怕失去,恐惧未来。如果你置身在公众号的信息化浪潮里就会有这样的发现,公众号同以往专业、严肃的内容输出相比,现在的内容更倾向于傻、呆、萌、贱、自黑、自嘲。各种丰富有趣的表情、象征意义的符号、轻松愉悦的段子、无脑的信息泛滥。
不少十万加的运营者误以为自己的笑点就是粉丝的笑点,为了“吸睛”语不惊人死不休,将各种直接、粗暴、露骨的语言运用到极致。一切以粉丝为中心,用户对什么感兴趣,就写什么样的内容。以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开篇,引向大胆开放的价值观定论,或者赤裸的广告,每一句话,都传递出了不容置疑的信息,这已经成为公众号写作的常态。在收割巨大的流量和廉价的点赞的背后,流量和点赞就成了最大的理想。
十万加造成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当公众号运营者被十万加的数值价值所捆绑,心理压力就会增大。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期待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一个偶尔取得十万加的公众号和一个长期获得十万加的公众号运营者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更多的是某种机缘的巧合,后者更多的在于内容的运作和庞大的粉丝群体。
有人推算在2000万公众号里,5万个公众号才出1个IP级,只有千分之二的个人号具有广告价值。在这样一个由十万加主宰的弱肉强食的生态系统里,构建的是一个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体系,而且随着各种大号矩阵的结盟,这一态势将会表现的更为明显。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意味着市场将走向恒定。在丧失个性和缺乏定位的系统里,更多的同质化内容的公众号会被淘汰。在差异化和精品化中找准定位深耕细作比追随潮流也许活得会更持久。
如果说微商毁了朋友圈的话,那么十万加毁的可能是你的精神空间。对于公众号运营者来讲,每个人都热爱十万加,但当运营者还不具备创造十万加的能力或不屑于追求数值价值的十万加时,在笔者看来,做好1万加或1千加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毕竟,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有时候,十万加对读者来讲只是一个不那么重要的数字。a5交易平台
加真粉活粉 就找云粉吧:https://www.yunfenba.com/?=college
云粉吧专业的微信公众号引流推广平台
扫一扫,关注我们
